为什么安东尼·霍普金斯是英国演员里的No.1
2020-01-19 21:13 虹膜 欧美范文丨灰狼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演员:男演员、女演员、英国演员。
从1980年代开始,站上奥斯卡颁奖台的英国演员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风头盖过了美国本土影星。其中不但有创纪录3次问鼎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更有本·金斯利、杰瑞米·艾恩斯、科林·费斯、埃迪·雷德梅尼、加里·奥德曼、杰西卡·坦迪、艾玛·汤普逊、海伦·米伦、凯特·温斯莱特、奥利维亚·科尔曼等人斩获共14次帝后桂冠。
再加上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克里斯蒂安·贝尔、蒂尔达·斯文顿等人拿下的11座男女配角奖,说英国演员霸屏也实属常规操作。
如果一定要将这些星光熠熠的英国演员排一个座次的话,那么位列首席的一定是那个众望所归的名字——安东尼·霍普金斯。
英国演员是世界演员中的上品,而安东尼·霍普金斯则是英国演员里的上品。
83岁的霍普金斯在2020年以《两个教皇》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双料提名。这是他第5次奥斯卡提名,也是1998年的《勇者无惧》之后时隔22年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两个教皇》同时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与男配角,两位英国高龄演员霍普金斯与乔纳森·普雷斯的同台竞技,绝不亚于亚当·德弗赖与寡妇姐在《婚姻故事》里的离婚大战,也不压于帕西诺和德尼罗在《爱尔兰人》里的世纪同框。
影片讲述的是现任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取代前任教皇拉辛格的故事,扮演方济各的乔纳森·普雷斯虽然是影片主角,但引导整个故事线索和掌控故事节奏的却是扮演的拉辛格的霍普金斯。
总而言之,霍普金斯但凡出现在镜头中,就宛如一枚定海神针,乔纳森·普雷斯只需要跟着他的节奏做最好的应变。在两个人大幅的对话段落里,霍普金斯的沉稳映衬着普雷斯那戏剧性的肌肉高频振动的表演,是「人托戏」的高级境界,也成全了对手堪称完美的表演。
对霍普金斯本人来说,他完美演绎出了两种衰落——他本人肉身的衰落,以及内困交加之际罗马教廷的衰落。无论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保守派的教宗,这种心境总归要还原到身体语言,而他本人衰老的事实、两只大小不同的眼睛,又恰好吻合角色本身的设定。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拉辛格这个角色属于霍普金斯职业生涯银幕形象的某种集成——高学识的、艺术的、敬业的、艺术的、顽固的、恶性的等诸多特质的集成。
他在影片中即兴弹奏了一首钢琴曲,也是他本人的经历。霍普金斯在演戏之前精通音律,发过唱片,是一名出色的钢琴手。而到了年迈的时节,他经常感受到困惑,甚至仰首问上帝:「我到底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逆旅?」
回顾以往,霍普金斯经常扮演的角色无非是以下几种:博士、教授、作家、军官、政治人物、企业家以及邪恶反派。
其中最负盛名的无疑是《沉默的羔羊》(1993)中的汉尼拔尔博士,霍普金斯以其超越观众认知的精准度,塑造了这位电影史上最让人过目不忘的食人魔。
这种精准度,一方面来自他似乎能透视一切的死亡凝视(作为个人标签的冰蓝色眼睛),另一方面来自节奏感。霍普金斯的节奏感在好莱坞电影演员中绝对是首屈一指,和《两个教皇》类似,《沉默的羔羊》里正是霍普金斯在掌控和引领节奏,从而激发了对手朱迪·福斯特最好的表演。
同样,他的节奏感也体现在台词和动作的拿捏,《沉默的羔羊》中拷住并反制警察的一场戏,证明他在表演的「加速」和「减速」上是多么游刃有余。他俯视着镜头,一棍一棍敲碎警察的脑袋,继而播放《哥德堡变奏曲》的一幕,几乎将残杀变成高雅的艺术,也让这个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变得异常鲜明。
霍普金斯还以此片创造了一个神记录,即以16分钟的出场时间拿下奥斯卡影帝。在历史上有12人以20分钟以内的演出获得奥斯卡奖,但唯有霍普金斯本人拿下的是主角奖项。
《沉默的羔羊》成为影史经典文本,成为被周星驰的《功夫》等作品效仿致敬的对象,除了导演乔纳森·戴米的精确掌控之外,主要来自霍普金斯的表演。汉尼拔尔这一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衍生了《汉尼拔》和《红龙》两部作品。霍普金斯与汉尼拔尔的人戏合一,甚至在遇见他的观众那里造成了某种恐慌,「我怕他要吃了我」。
话说回来,安东尼·霍普金斯浑然天成的演技并非妙手偶得,而是来自严格的科班训练。霍普金斯毕业于威尔士大学音乐戏剧系,也曾在英国顶级学府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接受培训。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所院校恰恰是英国演员Bug级存在的重要因素。RADA教学采用的是「亚历山大训练法」,他们看中的是一种有效调整身体状态的肢体训练,能使演员们的头、颈、背部一直处于放松却可随时唤醒、立即行动的「待机」状态。
这也意味着,安东尼·霍普金斯精准的节奏感源于他身体以及他的肺部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其诀窍在于控制身体和抑制本能动作(条件反射),从而无多余且高效地利用自己的身体。他相信「少即是多」的道理,认为「像潜水艇一样表演」(acting like asubmarine)能够帮助他取得更好的银幕效果。
除此之外,霍普金斯格外留意自己的台词。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一旦接受一个角色,就会尽可能多地重复台词(多达200遍),直到台词听起来很自然,就可以「不加思考地去做」,由此保持一种随意的状态,掩盖先前大量的基础工作。
由此,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中呈现的无一例外是优雅的举止动作和声音,这也让他极其适合那些高学识、有教养的角色。《象人》里的医生、《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作家、《霍华德庄园》里的庄园主、《第六感生死缘》里的传媒大亨、《人性污点》里的教授皆属此类。
在某种程度上,霍普金斯可以算作詹姆斯·伊沃里的御用演员,两人一共合作过四部影片:《霍华德庄园》(1992)、《告别有情天》(1993)、《拯救毕加索》(1996)、以及《终点之城》(2008)。
伊沃里虽然是美国导演,但常年在英国拍片,熟稔英国文学改编,对他而言,霍普金斯自然是传达其影像气质的最佳人选。尤其在石黑一雄作品改编的《告别有情天》中,霍普金斯将一种精确且内敛的表演发挥到极致,他所扮演的斯蒂文斯虽然是一名管家,却也是一名近乎苛求的绅士,这种高度自制乃至压抑一切的原则让他错失了一段姻缘,却也让我们看到「亚历山大训练法」所能够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表演境界。
霍普金斯在《告别有情天》中的表演同样衬托了片中女主角艾玛·汤普逊,后者以本片获得奥斯卡影后。作为一名文化气息浓厚的女演员,汤普森的体贴、独立和大方的一面能够与霍普金斯的冷血、隐忍、克制的一面完美互补,因而成为彼此最佳的银幕搭档。在《告别有情天》之外他们也合作了《霍华德庄园》与BBC的电视电影《李尔王》(2018)。
我们甚至可以说,霍普金斯+汤普逊+伊沃里,就是「唐顿风格」的开创者。这种影像故事直到英国ITV的《唐顿庄园》开播才真正发扬光大。
霍普金斯的演技精确度除了来自表演训练之外,也有他本身性格的原因,他冷血无情和隐忍克制的一面甚至蔓延到生活之中,以至于和亲生女儿分道扬镳。因此,他之所以能成功塑造上述的经典角色,是因为他能将自己轻易地从情感中抽离出来,并且不带任可情绪地去看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但这始终是一柄双刃剑,在2002年的一次访谈中,他承认自己「生来就是个自私的人,不是个好丈夫,也不是个好父亲。」
安东尼·霍普金斯一贯擅长这种内敛的角色,因此当他爆发的时候(像《秋日传奇》最后时刻开枪的一幕)就格外震撼。最典型的是《李尔王》中疾风骤雨一样的炸裂式表演,让导演不得不叹服:「我再也找不到比安东尼·霍普金斯更好的李尔王了。」
虽然安东尼·霍普金斯一直是优质影片的代名词,但他并不是一个特别爱惜自己羽毛的人,也从不拒绝那些类型化的角色,像《叛舰喋血记》(1984)里的船长、《本能反应》(1999)里的人类学家以及《贝奥武夫》(2007)里的国王。
他甚至大方地接受漫威影业的邀约,在《雷神》系列中扮演众神之王奥丁,即使这些越来越让他繁忙的片约只是为了让自己逃离平凡生活和人间烟火。
虽然霍普金斯的演技精度在古往今来的演员之中屈指可数,但碍于外形等原因他的戏路并非全然开阔。他所演绎的部分角色,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比较典型的就是《尼克松》(1995)与《希区柯克》(2011)。因为这两位历史人物对观众来说太过熟悉,因此「长得不像」就成为对影片责难的最大声音。
即使如此,即使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晚年有如《惊天绑架团》、《通灵神探》这样的滥俗之作,也未影响他著作等身的成就。虽然他只有1座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但这座小金人的含金量,堪比当年奥逊·威尔斯的最佳原创剧本奖。
人们也自然会拿他和其他顶尖的英国演员如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及丹尼尔·戴·刘易斯相比。从某种程度上,他的观众好感度不及迈克尔·凯恩、名声不及肖恩·康纳利、得奖数量不如丹尼尔·戴·刘易斯。
但以单纯演技而论,霍普金斯确实又稍胜一筹——尤其是和刘易斯相比,两个人的志向、勤奋程度以及戏路都完全不同。刘易斯三获影帝在某种程度上是天赋+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而霍普金斯则是吃了成名过晚和贪玩的亏。至于戏路上,刘易斯是典型的方法派真传,而霍普金斯则讨厌方法派。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演艺圈有两件事我无法容忍,方法派演员以及过度热衷奥斯卡。」
2012年,霍普金斯的《希区柯克》和刘易斯的《林肯》同时开机,刘易斯对方法派身体力行,让斯皮尔伯格等剧组人员在现场一律喊他「林肯先生」,而霍普金斯则从来不让人在片场喊他「希区柯克先生」。
或许霍普金斯这辈子的奖杯和努力程度都赶不上丹尼尔·戴·刘易斯,但说他是英国演员中的历史No.1绝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