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那些年,曾经留下阴影的恐怖片
2019-01-18 08:57 一只妖狐 电影每次看恐怖片前,我总会先摆出拒绝的姿态,但身体却被内心深处的求虐欲望,牢牢控制。
于是,颤抖的打开播放器,音量调到最低,胆战心惊的看完,又觉得十分过瘾啊!
不少粉丝经常在后台留言让我推荐恐怖/惊悚类型的电影,那么今天就大概盘点一下,那些年曾经吓尿我的恐怖片吧!
你们也看一看,,曾经有没有被这些电影吓到过。
《闪灵》
头把交椅,必须献给最接近上帝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80年执导的恐怖片神作《闪灵》。
全片除了少数几个勉强算是惊悚镜头的浴缸腐尸、电梯血海等镜头之外,吓人的戏份屈指可数。
影片不追求感官那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惊悚与恐怖。
或者说,库神不屑于用这种“低级”恐怖手法去吓唬观众。他要用最基础的电影叙事手法和对氛围的营造,让观众逐渐感到细思极恐,脊背发凉。
1998年,香港《电影双周刊》曾评出“50部必看好莱坞恐怖片”:
《闪灵》排名第一。
文章中有段评语,觉得再精准不过:
看恐怖片就像吃安眠药,看得越多就越觉得不可怕......《闪灵》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它给予现代恐怖片一个新的定义。
最恐怖的,其实就是人的内心啊!
《寂静岭》
1999年Konami公司在索尼的PlayStation第一代游戏主机上,发售了一款生存恐怖类游戏《寂静岭》。从PS1至PS3,《寂静岭》系列游戏以营造了一种另类、压抑的气氛见长,为玩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游戏体验,因此大获成功。
2006年法国导演克里斯多夫·甘斯将这款游戏,改编自成了电影。与《闪灵》相比,《寂静岭》的风格相对传统。
故事根植于西方宗教文化,影片中存在大量宗教隐喻。邪教、女巫、恶魔、迷雾笼罩的死亡小镇,从表皮到骨髓都充斥着阴森恐怖的气息。
如果你不喜欢《闪灵》的“温和”,一心寻求刺激,那《寂静岭》绝对能够满足你。
但经典恐怖片的优秀与否,往往并不在于恐怖元素的多寡。
真正让《寂静岭》成为经典的部分是“三元”空间的设置。“三元空间”即影片中不停切换的“现实世界、表世界与里世界”。
在高度还原游戏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类平行时空”中不同维度的切换来推进剧情。
女主与丈夫在各自的寻找过程中,多线叙事赋予了《寂静岭》更多可能性和更层次分明的优势。
现实与地狱的彼此交错,如梦如幻,让观众直至电影结束仍然觉得朦朦胧胧。
从初入鬼镇,到死里逃生,再到真相大白。每当你认为可以停下来,歇口气时,《寂静岭》就会再重重的给你一鞭。
《招魂》
《海王》之后,温子仁这个名字,彻底红遍大江南北。
作为好莱坞最有潜力的亚裔导演,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导演功底,让无数人为其折服。
温子仁以恐怖片成名。
近几年俨然成为欧美恐怖片代名词的《招魂》,就是他的成名之作。
温子仁之强,是他对“恐惧”一词的理解,是对观众心理的拿捏。
这些长处体现在他的恐怖片作品中,就是一种“高级惊悚”。
谁说恐怖片里鬼必须要“一惊一乍”的现身吓人?
看看温子仁的《招魂》,一片漆黑中,从耳边背后伸出的一双小手,轻轻拍几下巴掌。
大风刮走的床单,凭空停留在半空,呈现出人形轮廓。
母女俩玩捉迷藏,明知女儿在其它房间,但衣柜里却又伸出一双拍巴掌的小手。
有鬼吗?
有,但是不给你们多看。
够不够吓人?实不相瞒,光给你们找动图都后背发凉。
这就是“高级惊悚”。
温子仁的恐怖片,几乎是没有高潮可言的。因为一旦进入正题,就全程都在高潮,你的心永远吊在半空中瑟瑟发抖。
明知鬼就在身边,但就是犹抱琵琶的躲在黑暗中,准备随时给你敲闷棍。
如果你自认心理素质合格,那《招魂》绝对是不二之选。
《午夜凶铃》
今天如果不提日本的《午夜凶铃》,一定会有很多人会抗议。
贞子,多少人的童年噩梦。
又有多少人,曾因这个从井底爬出的女人,晚上不敢独自上厕所。
1998年上映的《午夜凶铃》,到如今刚好20周年。
虽然在它之后又有无数恐怖片诞生,但没有一个能抢了贞子的厉鬼C位。
《午夜凶铃》之恐怖,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它不同于以往的恐怖片,直接将面目狰狞的鬼魂或僵尸暴露在荧屏上。全片直面厉鬼的镜头很少,还因为贞子拖布似的长发而看不到脸。
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午夜凶铃》的恐怖片风格。
最恐怖的东西往往不需要你去看,而是引导你去想。
在这部电影中,贞子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夺人性命。
一部看了就会死的录像带,一通接通却没有声音的电话和一口冒着黑水的古井,《午夜凶铃》用这些普通人身边的寻常物件组成了一个索命诅咒。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越是抓不到摸不着,就越是觉得鬼魂如影随形。越是看不清看不透,就越是想象贞子长发下的脸,到底是何等狰狞模样。
所以说,《午夜凶铃》的恐怖也不在厉鬼或者诅咒,而是它利用了人的想象力,让你自己吓自己。
《咒怨》
《咒怨》与《午夜凶铃》一样,都是日本恐怖片的巅峰之作,也是双生花。
尽管二者上映只相隔四年,但风格却迥然不同。
《咒怨》的整体风格更加压抑猛烈,闹起鬼来一点都不含糊。
封面上瞪着双眼的可爱boy俊雄,不知道吓尿过多少大姑娘小伙子。
《咒怨》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叙事技巧。
以“凶宅”为主线,电影主要围绕不同的人在这所被诅咒的房子中的不同遭遇展开。
这些单独成立的几个小故事,让整部影片更像是一本“怪谈”。不同主人公的不同故事中,都有各自内涵。颇具东方风格,短小精悍而又富于禅机。
并且这些故事又非线性叙事,而是打乱时间线,将故事中角色的不同遭遇交错排列,给观众营造一种时空上的错乱感。
这类日本恐怖片好是好,但还是少看,太压抑会伤害你们脆弱的小心脏。
《电锯惊魂》
说了那么多灵异鬼怪,来聊点不一样的。
《电锯惊魂》,温子仁的又一部压箱底作品。整部电影18天拍完,100万投资赚回5000万,堪称性价比之王。
爱上《电锯惊魂》的人几乎都是被它的两点吸引。
第一,血腥。
整部电影103分钟,几乎每个段落都像被浸泡在黑暗与血腥味当中。
场景除了地下室就是肮脏的廉价旅馆。腐朽的瓷砖,摇摇欲坠的天窗,满是污垢的马桶和生锈的浴缸,营造出压抑到极点的气氛。
各种游戏道具,更加犀利。
手锯锯腿就不说了,精心设计的金属朋克风开颌神器,简直是刷新观众的忍受下限。
换言之,这是一部用鲜血和残肢堆砌起来的恐怖片。仅从恐怖的角度来讲,《电锯惊魂》在合理的范畴内做到了最佳。
第二,情节设置与节奏把控。
与血腥恐怖相比,这第二点才是《电锯惊魂》真正俘获无数影迷芳心的杀器。
从一开始,导演就将悬念一股脑的扔给观众。
游戏的幕后主使者是谁?设置这个游戏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谁才能逃出生天?
把观众拽进剧情之后,影片并没有放松对节奏的掌控,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
密室与外界的平行剪辑张弛有度,不急不躁地将观众一步步带入电影中的血腥世界。
影片最后的终极反转更加令人叹服,设计堪称天才。这里当然不能剧透,有兴趣胆子大的,自己去看吧。
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史上,涌现出很多惊悚/恐怖佳作。
我一下就能想起来的,国外的《驱魔人》《万能钥匙》《孤儿怨》《死神来了》.......
中国呢,由于限制太多,很难拍出佳作。《山村老尸》恐怕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吧,但现在看来,电影比较一般般。
我评价比较好的有陈富国导演的《双瞳》,曾瑾昌《恐怖鸡》,麦浚龙的《僵尸》。前一阵子很热的小成本自制电影《中邪》,也能算是近些年为数不多的国产恐怖佳作了。
去年算是恐怖片的大年,我也推荐过很多恐怖片,比如《忌日快乐》《遗传厄运》《昆池岩》《暗网》......大家印象深刻吧。
此外,在恐怖片领域内一种十分特别的类型——僵尸/丧尸片。
国内最经典的是林正英先生主演的僵尸电影,但严格说起来类似《僵尸先生》这种电影,偏向喜剧动作类型,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
从丧尸片之父乔治·A·罗梅罗的「僵尸三部曲」开始,丧尸片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恐怖片类型之一。
拍的人多,但好作品却很少,大多数都成了血肉横飞的低等B级片。
横向比较,2016年上映的韩国丧尸片《釜山行》,应该算是近几年的最佳。据说第二部已经在拍摄中,但从前的主演大部分被换掉了。
《釜山行》
电影改编自韩国丧尸漫画《首尔站》,漫画原创作者延相昊出任导演。
如果只看剧本,《釜山行》也并没有跳脱出丧尸片固有的创作模式。封闭空间、感染、逃生、面对死亡的抉择与人性的考验,这些都是丧尸片的标准模板。
真正让《釜山行》以小博大,在一众好莱坞大片中脱颖而出的,还是得益于韩国本土电影的独特风格——对人性的把握。
男主从只顾自己到愿为他人牺牲;反派自私大叔全程害人,临死前却还在惦记年迈的母亲;丈夫独力抵挡丧尸时的临终托孤......这些展现人性的段落,都在为电影营造极强的戏剧张力。
《釜山行》的成功,不只是一部电影一个导演的成功那么简单。
在影片背后,你会看到韩国导演对人性的考量,绝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概念。有商业片的运作模式,也有辛辣入喉的黑色讽刺。即使是一部只为寻求刺激的丧尸类型片,也有着韩国电影人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当然国外最出名的丧尸恐怖片,毫无疑问,当然属于《生化危机》系列。
《生化危机:启示录》
和《寂静岭》一样,《生化危机》也改编自同名主机游戏。对于国内的大多数观众来说,《生化危机》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丧尸题材电影。
从2002年《生化危机》第一部上映,2016年上映的《生化危机:终章》,标志着这一传奇系列的终结。
8部作品的口碑参差不齐,从第3部开始就已经显露疲态。所以今天只跟大家聊聊最经典的第2部《生化危机:启示录》。
如果与前面的《釜山行》相比较,《生化危机》就是更纯粹地道的丧尸片,更加注重于紧张刺激的对抗与逃生。
因为原创游戏本身的质量够硬,电影的改编就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相对好的剧本+一定粉丝群。
但如何协调原作与改编的平衡最难把握,先入为主的游戏粉丝们对改编电影会更加挑剔。
抛开游戏只说电影,《生化危机:启示录》成为经典也有其独到之处。
叙事流畅,节奏张弛有度,人物性格鲜明,构图色调简洁有力,动作场面设计精良,故事逻辑也相对圆满。
作为一部以刺激为目的的丧尸电影,《生化危机:启示录》的表现堪称典范。
看恐怖片尽管害怕,却总会有一种想加入其中的冲动,去体验一把真正身在其中的恐怖。
现实中大概是不可能了,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
就是在游戏中体验!
在90年代中期,游戏机市场还在以RPG角色扮演,以及街机移植游戏为主的时候,CAPCOM开发的一款全新游戏作品,带来一个全新的“恐怖求生时代”。
这款游戏就是大名鼎鼎而且影响深远的《生化危机》。
1998年,CAPCOM发行了这款系列游戏的不朽神作《生化危机2》,很多玩家玩了之后,就变成为这款游戏的超级忠实粉丝。
这款生存恐怖游戏,玩家可以选择扮演新人警察里昂或大学生克莱尔对抗在浣熊市爆发的大量丧尸。
玩家以第三人称越肩视角探索周边环境,可以使用手枪、霰弹枪、泰瑟枪、炸药和喷火器等来杀死变异的生物和丧尸。
在《生化危机 2》发售后20年,也就是在2019年1月25日将会推出《生化危机2 重制版》。
游戏引擎采用了《生化危机7》一样的E Engine,建模是全新的。还有难以置信的高清游戏画面、各项新要素及新游玩模式。不管是视觉效果,还是恐怖音效,这次重制版本都是全新的体验!
在试玩的30分钟里,真的恐怖到我了。战斗中还有激烈的枪声、痛苦的尖叫和飞溅的血液,暴露的器官和内脏,过场动画中把人分尸两半,不经意突然出现的丧尸.......
在沿着警察局的走廊走动时,画面昏暗,我只能通过手电筒的灯光,来观察前方的情况.......恐惧与未知感无时无刻都笼罩在你心头。
丧尸围城、尸海逃生、紧张刺激的剧情、干净利落的动作画面,无处不在的恐怖,“接近死亡”的快感,想想就紧张刺激恐怖吧!
老玩家可以重新探索他们曾经热爱的游戏,而新玩家则可藉此机会,感受主角克蕾儿和里昂壮烈的求生故事,体验这部经典游戏成为万千玩家至爱的原因。
所以,我们是时候重返浣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