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个节目把所有人都搞疯了
2019-08-07 09:23 桃桃淘电影 音乐应该是戛纳刚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乐队的夏天》,作为一个80年代复古迪斯科爱好者,以及《龙虎人丹》的反复收听用户,我充满怀疑的打开了这个节目。
那时候的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最后会如此热衷这个节目,这么真情实感的一集接着一集的追下去。
当然了,第一集确实挺傻逼的,制作上的各种业余和混乱,然后像写剧本一样,捧着老炮,黑着小鲜肉。甚至,让小鲜肉来参加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带着恶意的,是在努力帮节目设计一个反派,非常功利心,故意带节奏。
而马东这种乐盲人设的设定,乔杉等圈外评审,也完全让你搞不懂,这个节目到底是想干什么。
最大的悖论还在于,摇滚乐队去参加选秀综艺,本身就是非常奇怪的,一贯以反主流、反威权为旗号的边缘叛逆者,最终要以这种方式展示自己,还挺,不可描述的。
当然,还有最莫名其妙的鲍勃·马利事件,更让人搞不懂,制作组到底有多么爱音乐或是了解音乐。
然而,就在这种一边吐槽,一边嘲笑的乐夏的过程中,我特么入坑了。
毫无征兆的。。。
也许,这就是大型的真香现场吧!
是啊,从这个夏天开始,很多人都开始对这些如数家珍:
彭磊的彭言彭语、庞宽的小斜眼和塑料凉鞋、梦姐的绝世美颜、Hayato的跳水和不知用了什么牌子洗发水的秀发;
子健的永不洗澡梗和砸琴时抖动的肉肉、石璐的“姐不用买房,姐有”、一帆的电线杆子大高个;
Ricky的大长腿扎马步、杨策弹琴时候的高潮脸;
高虎在舞台上的的放松与混不吝、宋捷弹奏《西湖》时出神入化的指法;
李红旗的呢喃龟语、蒋涵清瘦如同漫画里面走出来的身材;
孔一蝉的大鬓角和《Bye Bye》最后一段的疯狂挥拳,韦伟的在键盘前跳动的身姿,彪哥的疯狂跑调和猛男落泪…
尤其是第三期,那个前两期一副北京瘫的瘫在沙发上的“胖子”弹着吉他唱出:
“黑色的不是夜晚,是漫长的孤单。
看脚下一片黑暗,往头顶星光璀璨。”
那一刻,不夸张的说我呆住了,终于完全把目光从手机上放到了电视屏幕上,不觉有点冲动和兴奋。
自此,真正爱上了这个节目。
综艺节目也有剧本的,相信大家早已不足为奇。所谓“人设”,是节目组一早安排好,再通过剪辑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想要观众看到的。
但怎么让这帮“偏不配合你”的乐队去迎合你所谓的“人设”,这几乎不可能。所以,制作方干脆放弃掉了这些综艺节目的“潜规则”,用一种纯散养、无剧本、无人设的方式,去录制了这档节目。
当彭磊在台上用突然高八度的音调嘶吼出:“因为我,开始醉了”的时候,
台下子健和徐彪激动到不行。
当黑撒在台上歌唱着他们的青春的时候,韦伟和小乐哭了,小乐带上墨镜,假装自己还是很坚强。
当盘尼西林在台上唱起《New Boy》的时候,坐在台下的张亚东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低下头,也哭了。
这样的片段很多,这样的眼泪也格外感人,因为,大家真的有被音乐打动、并带来曾经的回忆。
那一刻,张亚东老师的眼泪,藏了太多的情绪在里面,青春、理想、曾经的激情,都随着这歌,越来越远了。对于我们这些同样跨越2000年的一代,听《我去2000年》的时候,刚好是大学,这一刻,也无疑也会掺杂更多感动在其中。
这样的“散养”也带来了不少热血热血瞬间:第一轮残酷的淘汰超过半数的16只乐队之后,节目组临时加赛,让技术无可挑剔的Mr. Woohoo成功回到舞台;
复活赛两票之差输给痛仰,全场高呼“6进2”,马东决定临时修改赛制,让Click#15和痛仰一同复活。
第二现场的一片欢呼,没有哪只乐队会在乎Click#15的复活会让他们在下一轮的淘汰几率变得更大,他们只希望好的乐队能够回来,在这个舞台上再多演几首歌。
旅行团的键盘手韦伟说“好像电影一样”,谁说不是呢?
“散养”和“无剧本”的随性状态,让这些乐队慢慢的流露出了自己最原本的那一面,让观众知道,原来这些上节目都得打着“补丁”,身上贴满了独立、叛逆、反抗的标签的人,是如此的可爱、珍贵、和令人毫不怀疑的真实。
当然,对于一个音乐类综艺来讲,没有好的音乐做什么都是白搭。
刺猬的歌就如同它的乐队名称一样尖锐,像一根刺一样直插每一个听众的内心,他们的技术也许不是最好的,子健的演唱偶尔会跑调,甚至琴桥设计不太合理的吉他也经常来捣乱。
但有谁规定了摇滚乐现场就要一个节拍不错,一个音不跑的呢?当然百分百精准没有错,但摇滚乐的氛围和气势,要比音准和节拍重要太多倍。
所以即便表演上有着瑕疵和不完美,《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与九霄》依旧令人热泪盈眶,《白日梦蓝》还是让人魂牵梦绕,《24小时摇滚派对》仍让全场为之癫狂,《生之响往》毫无防备的直击观众内心。
子健在第一期的时候说他们是一只Emo乐队,在我看来这话说的一点毛病也没有,也许有人会有非议,毕竟和那些真正的Emo乐队相比,刺猬的风格并不相像。但这里的Emo我更倾向于把它定义为情绪摇滚,也就是Emotion,刺猬天生就是能让你感受到他无论是伤感抑或狂欢的情绪的乐队。
有人说Click#15的音乐很难让人记住,即便拿到了Hot5,也没有刺猬那样的大热金曲能够全场大合唱,但这也许就是Funk音乐本身。
Funk代表着什么,它代表的就是律动,只要台上的乐队声音一响起,身体就不由自主的随之摇摆,你不需要去听他音乐具体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只要他的音乐不停,你的身体就不会停止律动。
Click#15就是这样一只天生的Funk乐队,在台下略显木讷和害羞的Ricky和杨策。
只要登上舞台灯光亮起,就让观众毫无反击之力的变成他们的拥趸,他们是天生的表演者,是为舞台而生的巨星,这是一只抱着“我想去学Prince”的乐队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
而海龟先生,则是另外的一种摇摆形式,也就是雷鬼,他们从Bob Marley的音乐中汲取了养分,喃喃细语的独特唱腔将音乐内核中的悲伤用欢快的旋律演唱出来,这种略显拧巴的表达方式让海龟先生的歌呈现出了无限的魅力。
他们的淘汰也是最让观众鸣不平的一场,在那场少年时代的改编赛中,海龟把《蓝精灵》和《忘不了》这两首看似毫不相交的歌融合在了一起,其中的变速设计令人惊叹,两首歌内核中的戏谑与悲伤也通过这样的技术达到了一种微妙的融合。
另外就是不得不提的,也毫无争议场场高分(除了《艾瑞巴蒂》)的新裤子,虽然,我觉得那首也好棒。
摩登音乐杂志主编王硕说“乐队有无数只,新裤子只有一个”,如果翻回去听新裤子的前几张专辑,就会发现这是一只永远领先时代至少3步的乐队,即便是没心没肺占主流的第一张朋克专辑,也有《爱》这样现在听起来也毫不过时的歌。
他们经历了朋克、舞曲、土摇,再到现在彭磊口中的迎合大众的音乐,新裤子一直在改变。
在节目中新裤子更是游刃有余,他们的武器库实在是太丰富了,能在几轮比赛中拿出完全不同风格的音乐,至少在这31只乐队中,只有新裤子能够做到。
当他们想玩的时候,就拿出《艾瑞巴蒂》这样带有实验性的现场,当他们想要认真比赛拿分的时候,也能掏出《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样的大热单曲。
这样的一条永远新的裤子,不喜欢它真的还挺难的。
当然了,编曲和旋律写作能力极强的旅行团,用音乐向全中国介绍自己家乡的小镇青年九连真人,让张亚东都为之落泪的痛仰,持续向观众输出欢乐的旺福,用30年的坚持证明经典摇滚永远不缺听众的面孔…乐队的夏天中有太多太多值得被记住的乐队和音乐。
不过要说《乐队的夏天》做的最好的一点,还是尊重这个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这是大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尤其是同在爱奇艺正在播出的另外一档节目没有做到的。
它没有找来一个老牌乐队,一通夸奖消费之后,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立马舍弃掉。仿佛长江后浪推前浪才是大家乐以见得的戏码,哪怕它并不尊重,更不合理。
在面孔乐队出现的时候,《乐队的夏天》回溯了面孔乐队的由来,提到了94红磡,回顾了魔岩三杰时期的中国摇滚乐黄金年代。而面孔的出现,也就如同那个年代的延续一样,他们依然做着老派的硬摇滚,用一次次的高票,证明着这样的音乐,现在依然被人喜爱着。
“理想国”那场主题赛刺猬唱《24小时摇滚派对》之前,节目组放了一个小片,子健和石璐俩人回到了北航他俩第一次见面的那个教学楼门口,又去了他们曾经演过无数场,见证了他们成长的D22酒吧旧址,虽然现在已经改成了一个饭馆儿,但俩人对吧台在哪儿舞台在哪儿依然如数家珍。
这是节目组的用心所在,它并不是只关心乐队现在什么样,唱什么歌,之后要去哪儿,它同时在意乐队是从哪儿来的,哪怕可能没太多观众会关心,但在乐队的夏天到来之前,它没有忘记乐队的萌芽是从哪里开始。
所以《乐队的夏天》成功了,虽然并不迎合最大众化的审美的方式,和还是略显小众的文化池子让节目并没有火到全民皆乐队的份儿上,但Click#15巡演半分钟售罄、加场再售罄,刺猬等乐队的演出费翻番的往上涨,旅行团接到了各种代言,时尚杂志找这些乐队拍片。
这一切的市场反馈证明了《乐队的夏天》的有口皆碑,让更多的人了解乐队文化,让值得的乐队得到他们应该获得的回报,这就已经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