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张国荣和分级片,香港电影还有什么看头?
2020-02-18 19:30 扒拉娱乐 电影如果不说,估计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了这一条新闻。
创办于1982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在2月12号公布了第39届提名。
或许我们可以再看一眼第14届金像奖的提名名单(1995年)
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回忆。
但最近几年,愈发同质化的题材和老套的剧情发展,人们都在说,香港电影不单只不好笑了,不爽了,甚至连“港味”都没有了。
港味是什么? “大概就是电影《食神》里史蒂芬·周炒的那碗看似日常简单,但又够“锅气”的饭吧。”
(有没有足够“锅气”,大概是广东人评论一道炒菜的最高标准了吧)
港片曾经辉煌到哪个地步?
上世纪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时代。
80年代初,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整个香港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壮大。
据统计,当时香港电影的平均年产量均在百部以上,电影总产值甚至超过了印度宝莱坞,仅次于美国之后。
王晶曾经在一档内地节目中,回忆起那段时间的香港电影圈。
“那年我导演了7部,监制了3部,日夜日夜,都是大片。我一个夜班,六点到十二点,在邵氏拍周星驰,然后12点我就开车去嘉禾,拍成龙拍到天亮。”
1981年1月30日,喜剧片《摩登保镖》于春节前夕上映,在人口仅有500万的香港,创下了287万的历史观影人次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今日,香港影史上观影人次前十的影片都是八十年代的作品。
活跃的创作氛围,加上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让处于“电影黄金时代”的香港,一度成为了亚洲电影的中心。
1988年《英雄本色》在韩国上映,一夜间,片中小马哥的同款风衣在当时的汉城街头随处可见,张国荣代言的巧克力,销量更是在当时的韩国直接翻了300倍。
(这是有多少女孩,为了哥哥放弃了减肥大业啊!)
港片中有多少人心中不老的“男神女神”
这个穿着黑西服,梳着标志性油头,还自带BGM出场的男人肯定是其中一个。
无论是在《英雄本色》里的落魄江湖杀手,还是在《赌神》里失忆变傻的赌神,或是在《八星报喜》里GAY里GAY气的花花公子。
在香港贫民区长大的周润发,总能将香港底层小人物的草根气质和拼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这个不仅把蜡笔小新都迷倒,还夺走了周星驰荧幕初吻的男人(请告诉我,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一举手一投足间,尽显魅力。
有人说,香港20年才出了一个刘德华,或许也不算太夸张。
在那个“几乎无整容无P图”的时代,当然还有她们,是多少人心中不变的“白月光”。
除了“颜”,那个年代的港片也足够有“内容”
《英雄本色》
它未必是香港最好的电影,甚至未必是吴宇森最好的作品,但它完全可以称得上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也是它,让黑帮片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情与义,一直是香港电影最为打动人的两大元素。
有人说,小时候看不懂《英雄本色》,以为它只有枪战的快感。但越长大,才越发现它其实更是一场失意英雄的反抗。虽然已经三十几年过去,但大家心中所爱的小马哥,依旧没有老去。
《重庆森林》
“喂,请问有没有5月1号到期的凤梨罐头?”
2018年,BBC评选影史100大外语片,《重庆森林》榜上有名。
这部堪称文艺青年必看的“装逼”用绝佳好片,留下了很多给观众余韵十足的经典对白。即便是26年后的今天,我们看《重庆森林》也依然会有共鸣。
虽然有人说:没失恋过的人,看不懂《重庆森林》。
但透过这部电影,王家卫想要表达的,远远不止爱情。还有关于人与人之间看似最基本但又最复杂的沟通,是关于“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的探讨。
《大话西游》
还有一部港片,出了名的有一种“神经质”的魔性,让人看了是一会儿笑得肚皮抽筋,一会儿又哭得止不住泪。
《大话西游》对于港片观众来说,几乎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也是周星驰最具代表的作品。
“人生百态,阴晴冷暖,皆藏在了至尊宝的嬉笑怒骂中。”
它用一种看似荒诞的喜剧方式演绎了一场透着深深无力感的悲剧,看似无厘头,却留给了人十足的余韵。
“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盖世英雄,到头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只狗。”
《阿飞正传》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这个人,对于香港歌坛和影坛的意义,不言而喻。
1991年张国荣凭借《阿飞正传》拿下了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有人说,那是他演过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电影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真实再现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
这一句台词,大概是哥哥一生的真实写照。
港片到底为何会走向“没落”?
最近几年的香港本土市场,电影年产量都仅在50到60部左右,数量只有巅峰期的五分之一。
虽然在内地电影市场,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不少的香港电影人活跃在一线:
2016年,周星驰用一部《美人鱼》将内地电影市场带入了单片30亿时代。
2019年,曾国祥的《少年的你》在内地一举斩收15.58亿票房。
2020年,曾经执导了《湄公河行动》(11.84亿票房)和《红海行动》(36.48亿)的林超贤,也会带着自己的新作回归。
但大概不少人所想念的,还是那份就像那杯丝袜奶茶,像那碗车仔面一样 ,有温度,有烟火气息的“港味”。
经济下行,本土票房的萎缩?内地电影市场爆发,优秀人才的大批北上?黄金时代欠缺的新生代培养机制,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后继无人?失去了海外市场竞争力?
或者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了市场,没有了钱,还没有了人?
这些或许都是原因。
但更重要的,大概不是因为香港地方太小故事都讲完了,而是因为想讲好香港故事越来越难,而想要老老实实讲好香港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当我们提起香港电影,我们到底在怀念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或许是因为那份江湖豪气和兄弟情谊曾经打动过我们,又或许是因为那群妖怪教会了我们“自古痴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伤。”
或者,矫情一点来说,只是因为它陪伴我们走过了最恣意洒脱的岁月。
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