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刘新片再度封神,普普通通的细节里,全是共鸣和泪点
2019-12-11 09:12 看图说八卦 电影又一部女性作品刷屏。
同样是女导演、女作者、女编剧团队坐镇、女性戏份吃重,如果说《难以置信》是在犯罪的特殊情境下叩问不平悲剧,那么《82年生的金智英》则是在更日常的语境里、解锁被忽略的普遍症候。
特殊细节、普遍共鸣
《82年生的金智英》为什么能形成海啸式的舆论效果?因为诸多微小细节,共同连接出了普遍共鸣。
电影以特殊的病例,切中了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隐痛。
患有精神疾病、时常会“上身”式切换成另一个人且事后对此毫无印象,这是较为少见的极端情况,大多数主妇都没有这样的经历。
但作为女儿被差别待遇,作为女性员工遭遇更多升职瓶颈,作为全职主妇却被冷嘲热讽“衣服是洗衣机洗的、饭是电饭锅煮的、你累什么”,这是诸多女性共同的经历。
就算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一定目睹过、至少听说过。
人人知道有这样的模糊症结,却未必愿意承认、予以正视,这导致问题更难被定性、被纠正。
父亲记得儿子爱吃的面包口味,照顾朋友的中药店只记得给儿子买,你至多可以谴责一句过分、此外便什么也做不了,毕竟,总不能立法规定“所有爸爸都要记住女儿爱吃什么,不准记住儿子喜欢什么”吧?
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差别待遇,都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由来已久的僵局,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往往被否认、被忽略、被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电影中“附身”之后的金智英切换成外婆的角色,对前来探望自己的母亲说孩子啊你不用这样辛苦,大好青春岁月都浪费在了角落里的缝纫机上,为哥哥们上学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这对母女此时的身份都既是母亲又是女儿。
错乱的身份背后、恰恰是真实的久远的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悲剧。
像是一种繁衍在空气中的祖祖辈辈都曾沾染的恶性顽疾,却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裹挟其中、而让人们习以为常。
以爱之名的霸凌
最可怕的一点在于,这些“歧视”往往以爱的名义进行,以种种美德为包装。
电影中孔刘饰演的老公帮忙做家务,妻子在朋友面前回护他“他已经很好”,朋友一语中的:那不是帮你,他本来就应该做。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听不到这句“他本来就应该做”。
《做家务的男人》这档综艺,改叫“不会做家务的男人”似乎才更加切题。
早些年红火的各类亲子综艺里,爸爸们对带孩子一无所知是常态,还能“萌”到观众们。
如果说谁做家务、谁带孩子仅仅是分工问题、无涉是否公平,那么此处真正的问题核心其实不是谁做饭、谁洗碗,而是在家庭中通常女性做出更多牺牲。
在公共空间里,工作场所女性机会更少、标准更严苛;
回归私密空间之后,家庭中女性又更容易被要求做出牺牲。
农耕社会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结构,儒家理论中“夫为妻纲”的父权本位思想,继承人制度里只选择男性的所谓法统,共同塑造了东亚社会里女性群体的二等公民地位。
时至今日,依然有奇奇怪怪的女德班、恋爱班,教导女性“三从四从”、蛊惑她们用仰视的姿态“俘获”男人的垂怜。
一面是浸猪笼、凌迟这样的酷刑,另一面是“贞节牌坊”这样的表彰,完整的压制手法,有形的一端叫惩戒、无形的更可怕的另一端其实叫“赞美”。
贤惠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但只有在评论男人女人“贤惠”都是夸奖之时,这个词才真真正正、彻彻底底获得了褒义。
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最可怕之处,在于这些问题以爱的名义潜伏在家庭中、潜伏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亲密关系里,让对抗和争斗都无法展开。
电影中,女主角的外婆要求女儿为儿子们放弃读书机会、打工挣钱,她能怎么做?
和这个吸血鬼原生家庭一刀两断、终身不复往来吗?
当然,有人可以如此决绝,比如《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但以她如此强硬的个性,依旧不敢和原生家庭的一团乱麻做绝对切割。
在东方伦理语境之下,这太难了。
当过度索求被裹挟在亲情和爱里之时,反抗的难度会成几何倍数飙升。
难寻施害者的复杂迷局
电影中金智英郁郁寡欢、迷失自我,但这样的处境应该怪谁呢?
很难找到具体的“施害者”为她负责。
怪当年不提拔她的女上司吗?别人同样不得已,而且特意给了她额外鼓励。
怪公司的男同事们吗?“冷嘲热讽”又不足以被判刑。
怪她老公吗?孔刘这个角色,始终试图予以帮助,主动提出自己修育儿假带孩子。
最要命的是,连“男性群体掠夺女性资源”这样的说法都站不住脚,很多主妇的生活中,更大的压力恐怕不来自家庭的男性成员(老公、公公等角色),反而来自家里的女性成员、比如婆婆。
你能说这是“男权”合谋欺负女性吗?
恐怕不能。
虽然此处的婆婆以“长辈父权”的面目出现,但诸多家庭中的情况千变万化、从来无法找到一条统一的综述。
更何况,这份歧视里,受害者也不仅仅是女性。
电影中孔刘饰演的老公,很希望能够请育儿假,但这就意味着以后的职业前途堪忧、意味着被打压被排挤被瞧不起。
无数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共同构成了恶性幻想的死局。
这样一种整体氛围,每一个参与的、默认的、漠视的人,其实都是合谋,近乎人人有份的恶果。
舒心结语
电影中金智英其实比很多女性幸运,她受过良好教育、有工作能力。
有一个能够支持她的老公,愿意请育儿假在家带孩子、让她放心追逐自己的事业。
有很爱她的母亲,有支持她的姐姐,有“悔过”带着心爱钢笔来看她的傻弟弟。
大部分身处困境中的女性,都没有这样的幸运。
她们未必有如此多的外在支援,也未必有自我觉醒的勇气。
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往往都被要求为家庭牺牲,几千年了,她们“习惯”了。
为什么《82年生的金智英》有如此强大的共鸣力量呢?
因为这部电影将“爱”的表面下深藏的歧视甚至是奴役,清楚明白翻了出来。
那些在生活中因为过于细小而被敷衍,因为没有明确证据而难以处理,因为习以为常而被一笔带过的所有不对不平不该不公之事,在此处被汇总,被倾诉出。
能说出来、能被听到,就已经是第一步。
你以为这仅仅关乎女性吗?
不是的。
这是权益结构中“强者/弱者”的必然模式,每个人都有在食物链中沦为弱者的那一天,此刻你若假装听不到她们的哭声,那么终有一天,你的哭声也一样会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