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和郑渊洁之间,差了一百个韩寒
2019-07-21 12:32 谈资 电影看完《银河补习班》,有人说吃了屎一样。我觉得他说错了,是比吃屎还难受。我感觉像吞了一挂大鼻涕,看着晶莹剔透,吃下去才知道那个粘腻啊,那个后悔莫及啊。
以下可能有严重剧透,介意的朋友请谨慎阅读。
不是所有演技好的演员,都可以当导演。邓超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银河补习班》的野心很大,又是抨击应试教育,又是感怀父爱如山,还致敬了一会儿太空战狼。单拎出来,每一个都可以成商业片的大卖点,混在一起却成了隔靴搔痒的尴尬笑点,笑不出来,还硬挠。
邓超演的马皓文是一名桥梁工程师,亚运火炬手。就在传递亚运火炬的这一天,由他设计刚刚竣工的大桥垮塌了,就塌在他的眼前。
马皓文扛了所有黑锅,一个人入狱七年。等他再出来的时候,儿子已经成了学校的差等生。整个电影讲的就是一个落魄的父亲如何把劣迹斑斑的儿子培养成优秀航天员的故事。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现实切口。电影可以讨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也可以讨论家长对于教育的焦虑感,
然而,电影里映射现实的部分,都是匆匆一过。更多时候,我只看到了邓超演的父亲,夸夸其谈自我陶醉,做着关于望子成龙的白日梦。
儿子马飞成绩不好,总是班级倒数第一。父亲不了解自己儿子是个什么情况,就在教导主任面前夸下海口,“期末考试我绝对让他考进年纪前十!”
好吧,父亲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基因遗传是有遗憾的。看着吧,我,一个与世隔绝七年第一次当爸爸的人,半年时间就可以胜过你们这些教了好几轮毕业生的重点中学老师。
从这里开始,这部电影就变得很魔幻了。
马文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就玩电脑。父亲无所谓,大手一挥,玩吧。老师来家访劝说孩子要及时预习和复习功课,父亲拿桌上的馒头做比喻,馒头反复反复蒸就变得难吃了,你们这么反复反复地搞学习也没有意义。
我的老天鹅啊,养孩子和蒸馒头能一样吗?(养儿不如养块叉烧原来是真的)一个高知父亲不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那总读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吧?
觉得整日死读书没有用这种论调,不像是六七十代出生的知识分子,反倒跟那些农村老爹爹不谋而合,“养头猪五个月就可以出栏了,为什么义务教育要九年?”
不仅如此,马皓文还把孩子所有的课外习题集和辅导练习册都丢掉了。告诉他,只要学学课本的知识就够了。
儿子不爱学习,父亲也无所谓,只是一直向儿子输出金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嗯,儿子不射箭,直接就梦游了。
教育当然也不能全是空谈,马皓文也是有实际行动的。比如他是这样教儿子写作文的:不用看什么名著,也不用背什么诗句,只用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躺在草地上闻闻花香听听鸟叫。然后儿子突然就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哦,我酸了。难怪我长年写稿如便秘,原来是因为办公室里没有听到鸟叫!没有闻到花香!没有拥抱大自然!(请总编速速把编辑部搬到呼伦贝尔大草原)
临近期末考试前一周,马皓文直接带着儿子逃学去看航天展了。教导主任苦口婆心说,要把握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马皓文说,不,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均匀地散布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嗯,知识是均匀分布在每一天每一秒的,但考试成绩就未必了。
本来看航展也只耽误两三天,结果父亲愣是带着孩子游山玩水一路玩过去,到了目的地结果航展特么就剩一天了。这到底是满足孩子看航展的心愿还是满足父亲这种行为艺术的心愿?
更好笑的是,回来的途中父子俩遇上了98年难得一见的大洪水。儿子掉进了滔天的洪水中,大喊着爸爸,爸爸在岸边大声告诉他,你要自己想办法,keep thinking!然后儿子立马就醍醐灌顶了,积极自救了。
哈哈哈哈哈我真的笑了。这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素质教育来得太及时了!大自然果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最后,马文考了年级前60名,并没有实现父亲的愿望。But!转折来了!编剧告诉我们,他没进前10名,不是因为父亲的素质教育不成功,而是因为教导主任嫉妒他!给马文的作文打了零分!
而马文写的作文是什么呢,“如果一百年前祖国没有错过科技发展如今一定更加繁荣富强”云云。我的天呐,你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可以强国啊。那老师让你好好学习的时候,你咋都游山玩水去了呢?
教导主任这个角色也很扁平。他为什么就总是针对马文一个人呢?咱也不知道咱不敢问。因为马文看了一本《笑傲江湖》,教导主任就能把他拉到全校大会上批斗。平时也专门视察马飞的课堂,专门检查他一个人的书包,还亲自批改他的试卷。
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原来这么闲?
其实邓超和俞白眉无非就是想借这部电影表达,孩子需要家长鼓励性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学校不能一味填鸭式教学。电影里某些片段,就来源于俞白眉的成长经历。
初衷是好的,也是符合国家现在深化教改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这个趋势的。只是这个故事实在是编得太粗陋了。它把应试教育里的所有教育者都脸谱化了,推到孩子与家长的对立面,从而来衬托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高明。
这种一元化的理解本身就是非常片面,也非常粗暴的。
当年韩寒也骂过应试教育,也骂过“高考作文很蠢”。但为人父母后,再回过头来看教育,他承认学校和高考,依然是现在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这不值得学习。”“如果我在今天退学,八成也是要荒废在打游戏和玩手机上。”
素质教育是有门槛,也是需要财力支撑的。出身越普通的孩子,越不能放弃考试。曾经叛逆的韩寒尚能如此自省,当了两个孩子父亲的邓超却依然不明白。
电影里的马皓文,自恋般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愿意配合学校老师一起教育孩子,只是一味给孩子灌输自己的理念,用一条野路子去对抗系统性的教育。这完全是一种反智的民科表现。
这就好比现在的医疗体制固然也有很多问题,但你真的相信自己百度上查一下就胜过医生的诊断了,就此讳疾忌医了?老师的教育肯定不是完美的,但至少他是专业的。你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应该信任老师。
如果你真觉得“虎父无犬子,我教出的孩子一定行”,那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比如郑渊洁的儿子读到小学就退学了。
郑亚旗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被老师训斥学生时用的“没出息、屁”等字眼惊到了。郑渊洁很厌恶,就给郑亚旗出馊主意,让他故意考个60几分,拉拉班里后腿什么的。郑亚旗的第一台电脑也是小学时买的,那天郑渊洁帮他跟老师请假,说要带儿子去看牙,结果爷俩儿出门直接左转去了电脑城。
郑亚旗18岁因为小学学历找不到工作,跑到超市里“扛鸡蛋”,开着爸爸送的奥迪上下班。
郑渊洁对儿子没有要求,快乐自由就好。横竖自己有上亿家产给孩子继承,不愁没有饭吃。现在郑亚旗当了公司CEO,卖着老爸的图书版权,年收入1个亿,一样是成功人士。
但你要说这就是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给郑亚旗带来的成功吗?我并不这么觉得。如果当初郑亚旗读了大学,念了MBA,“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这样好的IP也许更能发扬光大。从小看到大的读者都在惋惜,“有遗产的舒克和贝塔输给了白手起家的喜羊羊熊大熊二,是很悲哀的。”
再看马皓文,身无分文,居无定所。一边看不起应试教育这僵化体制,一边又要孩子在体制内取得高分让自己有面儿,好一个父爱如山倒。
孩子考了高分当了宇航员出息了,他觉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孩子拒绝帮他翻案,他又失望了改口说,我的教育失败了。从始至终,他就没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他实验的小白鼠。
人生啊,有三个阶段,一接受父母是平凡人,二接受自己是平凡人,三接受孩子是平凡人。我觉得邓超后两个阶段都没整明白。
你是第一次当爸爸,总不是第一次当导演了吧。自己导演的作品是什么水平,心里难道没点数吗?
IUIDayB5" >要说讽刺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是当年的郑渊洁才叫牛。根据他写的《驯兔记》拍出来的短片,只有20分钟,说尽了所有的问题,还让人回味无穷。
皮皮鲁读小学的时候,就是个不安分让老师头痛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所有乖巧听话的学生都变成了兔子,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皮皮鲁没变,于是成了众矢之的。父母也很着急,给他吃萝卜夹耳朵,还把房间墙壁涂成红色,让他眼睛尽快变红。不想让父母失望的皮皮鲁,只能戴上了兔子头套。
片子的最后,放学后的皮皮鲁,独自走到小树林。他取下头套,看到对面同样取下头套的郑渊洁向他招招手,“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一个童话。”
一个好故事无所谓长短,重要的是你的表达是诚恳的,有力的,有自洽的逻辑。不然你拍1407分钟也是枉然。
我觉得《银河补习班》最好看的就是开场前五分钟,“曙光号”载人火箭升天,配上汉斯·季默的恢弘配乐,确实澎湃。看完这五分钟就可以离场了。相信你会回来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