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票房破亿 苏有朋激发潜能不可预测
2015-05-28 16:34 据说小编 电影近两年,演员转行做导演是一波接着一波,从徐峥、赵薇到杨采妮,再到伊能静、苏有朋,而且很多人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口碑。苏有朋执导的《左耳》上映两天就破亿,十天破四亿,如此傲人的数据,在电影圈掀起层层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演员转行做导演呢?能大面积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演员转行导演又有什先天优势?苏有朋告诉你,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可预测的,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
苏有朋并非第一次转行,从当初作为歌手出道,到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现在又从演员转行做导演。可以说,他一直都在挑战,一直都在突破自我。其实,做导演这件事并不在他的计划中,只是一个机会光线找到他做导演。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经过商讨最后决定试一试,他挑战了一个极限。
过去作为演员,只要考虑自己的角色即可,但是导演完全不一样,不仅要掌控全局,还要细心专注于每个角色。很多对于角色有自己想法的优秀演员转做导演,可以通过电影传达自己对于某一命题的看法。这次做导演,拍《左耳》的时候,苏有朋自己几乎把剧中七个角色演了个遍。
由于电影大胆启用90后新人演员阵容,没有太多表演经验,需要他去跟每一个演员说戏。有时候一条戏会NG二十几次。
苏有朋认为对于艺术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不断地转换身份,挖掘自己的无限潜能。
对于第一次拍电影,苏有朋坦言“拍电影完全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电影是和观众沟通的一个方式,需要把导演对于电影,或者说是对于某个命题的理解很好地传达给观众。而且,还要把自己心中对于角色的理解传达给演员,并指导演员演绎出导演要的感觉,这件事其实很难。
导演要事无巨细地掌控好每个方面,不能有半点差错,因为小误差的累积会造成很大的偏差,可以说“拍电影什么错都是导演的错”,拍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突发事件。压力与责任一直都是左右相随。
他笑着说:“就好像做导演,对于自己还未被开发出的技能,我自己或许也是未察觉的状态,以后可以留心注意一下。”
是不是已经对《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80后的青春故事感到了审美疲劳?90后更加生猛、更加狗血的青春已经迫不及待的杀进了大银幕。与80后的青春片相比,已被无数人吐槽过的“那些年我们一起堕过的胎”情节终于从90后的青春里消失了,虽然初恋故事里那些彼此伤害依然在轰轰烈烈的上演,但年轻的一代们内心渴望的是叛逆和自由。
清纯可人的乖乖女“小耳朵”选择和坏女孩吧啦成为好友,坏男孩张漾因为父母之间的恩怨将女孩吧啦当成报复的工具,纯洁的好孩子许弋则因为吧啦的死亡和家庭的变故而放逐自己……总之,90后的青春,似乎更热衷于“堕落”而不是“堕胎”。
《左耳》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一点就是,终于做到了让同龄人演同龄人,主演们一水儿的青春逼人,就算你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青春,也依旧会被他们年轻稚嫩无所畏惧的脸庞所打动。主演们都是正当好的年纪,女主角陈都灵虽然不是娱乐圈的熟脸,但胜在清纯稚嫩,而且曾力压“奶茶妹妹”成为全国高校校花校草排行榜上的女神冠军。
板寸型男欧豪,饰演桀骜不驯的痞帅型男毫无违和感;而长着一张初恋脸的杨洋,毫无预警地将影片的颜值水平拉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单纯乖巧的阳光正太,还是阴暗善变的堕落渣男,都像是为其量身订做一般。
作为一个新导演,苏有朋深知“狗血才有吸引力”的道理,在演过的众多偶像剧里学得了一身洒狗血的好功夫,飘荡在校园的主旋律是你爱我我爱他的三角恋,家族恩怨让爱情变成了复仇的工具,车祸夺走了一个年轻绽放的生命……每个人都为年轻而付出了代价。
你的青春可能不会有生离死别,不会有撕逼大战,但你的心里一定渴望过变成坏孩子横行在校园,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所以我们需要在《左耳》里,看别人的青春,怀念年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