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苏有朋大玩魔术渲染青春
2015-05-28 16:24 据说小编 电影导语:由苏有朋指导的电影《左耳》是一部以青春为主的电影,上映以来收获了极高的票房与口碑。成为同档期青春片的绝对黑马。该部电影也让片中的一些90后主演们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其实该影片的后期制作也是相当专业的,让我们看到了苏有朋的诚意与用心。
《左耳》作为苏有朋的处女作,他的用心与诚意有目共睹。影片的拍摄手法与动人配乐也让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影片中光影的明暗变化,让细心的观众看出苏导对电影整体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故事叙述的能力。苏导的光影魔术,用画面的明暗变换渲染出影片各人物的青春变化与命运伏笔。
所诠释的内容,在青春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涵,里面的青春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整部影片通过画面从黯到明的光影变化,为观众展现出人物角色的青春变化,他们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成熟懂事。青春时期的成长过程所遭遇的美丽与疼痛,在光影的魔力下,让人感同身受。
在苏导的镜头下,张漾和黎吧啦第一次不期而遇是在夜幕降临下,第一次言语交流是在狭窄的深夜巷道,第一次剧烈冲突在昏黄路灯背投的角落。紧接着屋内幽暗的灯光中两人第一次情感扭转,星光点点的海边第一次情感急剧升温。
两人从开始到发展,除了天台上彼此坦露身世抱怨时是晴空万里,其余时间皆是夜晚。苏有朋用这样光影的表现手法,其实一直暗示了两人的情感关系是看不到未来和充满诱惑的危险意味的。以至于最后,台风压境暴雨欲来的时刻,黎吧啦发生车祸的情节设置,无疑将两人的彻底结束又添了沉重悲凉。
让人感受深刻的光影变化在影片临近结尾时,张漾在李珥的善意谎言下释然,影片的画面风格变得明快亮丽起来。正是这种氛围的光影营造与画面风格的多变,使得人物和故事更加贴近观众。
电影《左耳》中的诸多道具,如:韩寒的《三重门》、王菲的海报、中学的教辅资料、诺基亚老手机N95、广播里的歌曲《祝你一路顺风》,让不少观众同自己的“青春”默默地相聚了一回。这些青春符号,呈现出导演的用心程度。
时间的继续,空间的转移,人心也在经受变动带来的冲刷和改变,苏有朋导演的用意在于影片人物的原谅和释怀。原来张漾所谓的上一辈的恩怨,其实是自己大错特错。
他在跳海救人后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并且在黎吧啦的墓前,因为小耳朵的善意谎言而终于放下前尘往事和负罪感。而李珥,用短信折磨张漾多年之后逐渐开始释然,最终在张漾的救人和忏悔中彻底原谅了他。黑人也是在孤单和无助的时刻选择原谅。角色的成长,色调的明朗,苏有朋用他的镜头语言预示了未来的希望。
不仅是持续增长的票房势头,各大电影网站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也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成功。在观众对于电影的评价中,提及最多的字眼便是——“真实”,这也正是导演苏有朋一直强调的:“我们的电影足够纯粹,足够真实,真实的伤痛最能打动人心。不是青春元素的堆砌,更不是浮夸符号的罗列。”这部极具痛感的青春片,在观众看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青春年华中的疼痛与美好相互交织,反复撕扯。
故事源于一群平凡的中学生,在这场平静中氤氲着一场不小的阴谋。画面的色调在前半部分偏灰暗,随着故事的进行,片中的主角一点点长大,阴谋褪去,色彩也渐渐明亮起来,似乎昭示着阴谋后的救赎。导演苏有朋将自己对于青春的理解用一种温和的手法缓缓讲来,足以看出导演的知性情怀。
本片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全部启用新人演员,正如导演苏有朋所讲的那样——青春片就该有青春的味道,欧豪、陈都灵、杨洋、胡夏、马思纯、关晓彤等这些年轻的90后演员,不必刻意装嫩,更不用夸张去扮演。“真实、自然地表达出青春就是最好的演技。”这应该是众多观众走出影院最大的感受之一。
小说《左耳》的书迷评论说:“这部电影圆了自己的‘左耳梦’,真实地呈现出张漾的孤独与阴郁,小耳朵的纯真与坚韧,许弋的脆弱与善变,黑人的痞气与仗义,吧啦的直爽与风情。萦绕在心间十年的左耳情怀,通过这样一部电影得到完整的诠释,这是我看过的改编小说选角最贴心的一部。”